首页 文联介绍 文联党建 文联动态 文联协会 镇级文联 文艺名人 综艺展板 文艺之家 周边动态 在线视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联动态 > 文联信息

“丝绸之路遇见甲骨文——中华文化探源采风”之一 ——“文化瑰宝”王懿荣纪念馆考察记
时间:2023-07-21 14:16:40  来源:  作者:

七月夏天的早上,天刚蒙蒙亮,蓝蓝的天上就飘着淡淡的云了。雨后的天空被冲洗得一尘不染,江南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宜人,让人心情十分愉悦。我打破常规起了个早,心情轻松又十分期待地带上简单的行李及笔记本,于六点多一点从古镇平望赶往丝绸之府吴江,在11号早上七点半出发,与采风团的领导、老师一起参加了由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吴江区文联、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主办,苏州贝立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银行苏州市吴江区支行承办的“丝绸之路遇见甲骨文——中华文化探源采风”的活动。

每一天的行程既紧张又期盼,一路上对甲骨文的参观考察学习既陌生又新鲜,这主要源于对知识盲点的渴望与渴求。

俗话说,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苏州的吴文化,烟台的齐鲁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此刻,这三地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之花和三地友谊之桥由此相互交融,相互辉映。

当我们一行文艺工作者从第一站江南吴江来到了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文博苑,受到了当地相关文化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毛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位集法律、书法、美术、文学于一身的多学术门类的才女。她刚从福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重拾这一文化爱好,同时还研学甲骨文。她还身兼区关工会副主任,王懿荣甲骨学研究会秘书长,她从接站到送客一路笑脸相迎,热情相待,认真仔细陪同我们参观了甲骨发掘者王懿荣纪念馆,并一一作了王懿荣的生平介绍。

王懿荣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金石文字专家,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打开了我国研究殷商文化的新历史,促进了甲骨学的发展,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找到了根脉。王懿荣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仍闪耀着熠熠光辉,引导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其发现的甲骨文,作为基础科学,值得我们几代人皓首穷经,深入钻研,为承载中华文明的“汉字”寻回根脉。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孺,山东烟台福山人,出身官宦世家,清光绪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使中国文字史上溯至3600余年,为中国文化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与此同时,他又是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一位忠烈。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作为办理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率部英勇反击,当他见“大势已去”,并又于7月20日翌晨闻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已仓皇出逃至西安,后遂决定以身殉国。他“吞金二钱不绝,复仰药仍不绝,遂入井”而死,成为一位视死如归的伟大爱国者。王懿荣不畏强暴、不惜牺牲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为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奋斗不息,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参观完后,我们吴江与福山两地的文艺工作者在福山区文艺馆进行深入友好的相关文化交流。

毛敏老师从引导人们识读甲骨文“心”“舌”等常用字入手,巧妙引入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生平事迹,将王懿荣艰辛波折的求学之路、独具慧眼辨识甲骨的厚积薄发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串联起来,教育大家秉承王懿荣的治学精神刻苦学习,认识并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甲骨文,更要时刻秉持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堂堂正正做一名勇立潮头的新时代文化人,并鼓励大家要坚持学用结合。当我们跟着毛老师一起学会并懂得“不忘初心”“如鱼得水”等甲骨文字,在一笔一画中认识甲骨文、感受甲骨文,在书香墨韵里感悟王懿荣精神和甲骨文化,点滴积累认识烟台的历史文化及传统知识并深入挖掘来弘扬民族文化。

我说:“毛老师,您本该可享受悠闲轻松的退休生活,现在却还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有没有后悔或家里人反对?”她坚定地回答:“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后悔,我现在反而过得十分充实,又很幸福!”

漫漫人生路,拳拳报国心!毛敏的壮志,毛敏的爱心,毛敏的退休,让我们再一次懂得:

有一种人情叫好客山东!

有一种人生叫无悔!

有一种退休叫拼搏!

有一种情怀叫爱国!

苏州市吴江区文联副主席范新巍在两地文化交流中深有感慨地说:“我们苏州吴江就是吴文化,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文化的根系,或者说是江南文化的发祥地与主要来源。苏南、上海、浙江附近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与丝绸文化、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烟台,来到了文化厚重的福山文博苑,认真仔细地参观了甲骨文开创者、贡献者王懿荣纪念馆,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我们从内心感到通过这次文化探源、考察、学习交流才得以有机会知道甲骨文的来历与挖掘及贡献,甲骨文的历史知识让我们深深佩服烟台名人王懿荣对甲骨贡献的身世不凡与传世之举,他真的可称为甲骨之父。”

吴江区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王振东说:“这次来到了烟台福山,参观王懿荣纪念馆,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华文字文明的伟大与博学。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体构成中国汉字的进化或演变过程。并且使我们还知道了王懿荣的身世不凡,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原名王贻榘,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农历六月初八寅时,诞生于山东福山县东村一个官宦家庭,族中列翰林6人,进士27人,举人58人,贡生58人,庠生368人。被称为名门望族,科第绵绵,天眷其后,世泽蝉联。“王振东还感慨道:“王懿荣的治学精神让人敬佩,他的高风亮节让人佩服,他的家国情怀,舍身救国的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敬仰与纪念!”

吴江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志英说:“通过参观学习,让我更了解了学界公认的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清末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他是从古董商手中收购了第一批甲骨。并在甲骨上发现了类似图案的文字,并断定这是比西周晚期更早的大篆更早的文字。因他最先发现甲骨文,并大量收集,对甲骨文传世有保护之功,被尊称为‘甲骨文之父’。”

随队队员上海学者,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甲骨文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志伟说:“1899年,王懿荣在得到首批甲骨后,进一步确定为商代文字。这一惊人的发现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使中国的传统史学、古文字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我国考古学、历史学、殷商学以及夏商周三朝断代史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李志伟老师又说:“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商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的字体结构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中国的书法与甲骨文有深厚的渊源,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在1899年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之前,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埋葬时期”(公元前11世纪——1899年)和“药材时期”(1869年——1899年)。

1899年,甲骨文被鉴定和收藏之后,经历了村民盗掘甲骨,每字价银2两5钱的“私人挖掘时期”(1899年——1928年)。公元前11世纪——1899年,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村民在恒河以南的村北土地上耕作时,田间时有兽骨出土并妨碍庄稼地里生长,小屯村村民将这些兽骨堆于田间地头,或倾倒于枯井之中。甲骨文的埋藏时期,中央研究院在安阳殷墟先后进行十五次科学发掘,共出土甲骨近3万片。甲骨学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科学发掘时期”。

吴江区美协副主席徐明锋说这次文化探源采风,让我们又了解了甲骨文的“药材时期”。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之后,小屯村民发现了废兽骨可充作“龙骨”药材出售给当地药铺,或由药材商成批收购,发往北路“龙骨”的最大集散地——河北安国和北京的药材市场。

1903年8月刘鹗《铁云藏龟》序:“龟板已亥(光绪二十五年)出土,在河南汤阴县属之古藏城。既出后,为山左贾人所得,咸宝藏之,冀获善价,庚子岁,有范姓客扶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厚值留之……”

吴江区作协代表周建明说:“能参加这次集体文化探源活动,作为编外文化爱好人员,我感到非常荣幸,机会难得;通过文化探源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后,我虽有满腔热情,但责任沉重,我已深深体会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深刻含义。”

吴江区摄影协会代表钮泉娜说:“所到之处,所有馆藏资料都有历史价值,我会用心切换角度,抓拍好每一张照片。”

福山区文化馆馆长于杰在交流会上介绍说:“王懿荣纪念馆不但是福山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也是烟台市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还是山东省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他还说:“我们福山所有的文化场馆和活动是践行文化惠民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甲骨文事关中华传承的问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服务。因此,甲骨文研究和传承任重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在古文字研究中展示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殷墟的科学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进行,又不断有成批甲骨文的重大发现,甲骨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继续发掘时期”。

王懿荣是甲骨文的发现者和断代者,把我国信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开辟了我国甲骨学史新纪元。王懿荣不仅是甲骨文的开山鼻祖,还是一位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以身殉国,彰显一代忠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气节。在我们今天研究甲骨学科取得辉煌成就之时,我们不能忘记王懿荣为甲骨学研究掀开的第一页。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王懿荣精神,再创甲骨学的新辉煌。

作者:周建明



上一条:知往鉴今 以启未来 吴江区委宣传部党总支与吴江区文联党组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丝绸之路遇见甲骨文——中华文化探源采风”之二 ——感受汉字魅力,走进“字圣”故里许慎文化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苏州市吴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吴江区中山南路2256号 邮编:215200 电话:0512-63420466 苏ICP备1002480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举报信箱:569203068@qq.com
举报电话:(0512)63026385